这整个工作必须早上4点就起来做,一直得忙到12点才结束,这时候的酸奶还没有做好,要发酵6-8个小时,酸奶才凝固成为最终出售的样子。
酸奶原来是这样制成的
洛丹从11岁开始,就帮舅舅做酸奶,至今他36岁,做酸奶也已经有25年了。他告诉我们,整个酸奶作坊还没有机械化之前,都是人工制作的。
就是在手工制作酸奶的时代,拉萨酸奶的制作方法和内地制作方式也大不相同。制作酸奶时,要先将新鲜的牦牛奶倒在大锅里,用牦牛粪作燃料,慢慢把奶煮沸,然后倒入特制的木桶中,加少量的旧酸奶作为引子,再存放在30摄氏度至40摄氏度的屋内,使其中的乳酸菌大量繁殖,直至乳糖分解成乳酸。随着乳酸酸度的不断增加,牦牛奶中的酪蛋白开始沉淀,最终凝结成嫩豆腐般的块状,酸奶由此大功告成,整个过程需一二天时间。

当然,手工制作比机械化要慢很多,也非常耗费人力,现在洛丹一家将规模渐渐做大,机械化生产不仅快捷,也更加注意环境卫生,洛丹他们进入生产室时,都要穿上经过紫外线消毒的工作服才能进去。
正说着,老板益西丹增正好外出回来。他看起来年龄在50岁上下,一脸和善。益西丹增从80年代初就开始接触酸奶,但当时他并不懂得制作酸奶的技术,而只是提供自家的牛奶给一个上海来的生意人,供他做酸奶。那时候他家只有两头牛,因此他提供的牛奶是极其有限的,只有从邻居家收购他们吃不完的牛奶。“但是后来那个上海人作假,在牛奶里加入奶粉。”益西丹增从此拒绝给这个生意人提供哪怕一丁点的牛奶,开始自己做酸奶,便有了他们自家酸奶的诞生。
益西丹增的话让我们感慨万分,在现代人都担心食品安全的时候,在西藏,仍然有很多如他一般的人,坚持传统,拒绝商业利益最大化,这样才有了原汁原味别具特色的酸奶。
一杯酸奶,承载着藏民族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和生活变迁。在拉萨明媚的阳光下,吃一口酸甜可口的酸奶,整个心情都荡漾开来。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下一篇:特立独行的纸板咖啡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