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有一种声音叫呼麦

  新安热线摘  世界上有许多声音,有些声音叫音乐。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种声音叫呼麦。呼麦被誉为“天籁之音”,听者为之倾心。在保护、传承和弘扬呼麦的路上,内蒙古不遗余力,于是有了一批一批歌者……


  ●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


  ●呼麦演唱者利用咽喉、口腔、鼻腔甚至胸腔等部位来同时发音,一般来说至少能发出一高一低两个声部,二者高低之间甚至能达到6个8度的距离。


  ●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部的声音,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唱法中,唯有蒙古族的呼麦才能做到。这也是呼麦这种古老的艺术近年被发现后,迅速称奇于世界的原因。


  【天籁之音有传人】


  2012年12月26日,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举行呼麦专业教学汇报音乐会。


  音乐会上,2010、2011级呼麦专业的学生,演出了10个不同风格特色的曲目,集中展示了“喉音呼麦”、“哨音呼麦”等十几种呼麦的技巧,全面反映了该专业学生的水准。


  2010年起,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呼麦专业开始招生,现有10名学生。


  “我院聘请蒙古国呼麦教师门德巴雅尔为学生进行了两年专业基础教学,现在聘请‘安达’组合队长那日苏讲授不同地区与不同风格的呼麦演唱方法,以及以呼麦为特色的多种音乐组合节目的编创。”院长李玉林说。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呼麦教学,曾吸引丹麦著名影视制作人欧勒·约翰等前来拍摄。


  “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汊分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呼麦产生的这个说法,被许多人认同。


  呼麦演唱者利用咽喉、口腔、鼻腔甚至胸腔等部位来同时发音,一般来说至少能发出一高一低两个声部,二者高低之间甚至能达到6个8度的距离。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部的声音,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唱法中,唯有蒙古族的呼麦才能做到。这也是呼麦这种古老的艺术近年被发现后,迅速称奇于世界的原因。


  2006年5月20日,呼麦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实施了5年保护计划。


  2009年10月1日,在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上,中国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把呼麦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大大提高蒙古族人民,特别是年青一代,对认识、保护和传承呼麦艺术有着重要意义,进一步激发人们自觉保护和传承呼麦艺术的积极性。在锡林郭勒,呼麦演唱者众多,自治区把这里列为呼麦保护基地。2009年,内蒙古呼麦协会成立,旨在秉承先辈的遗愿,承担当代人的责任,传承呼麦艺术的魅力。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