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热线摘 已经去过欧洲的朋友说比利时是一个像童话一样的国度,有好吃的巧克力;百度百科说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是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港口城市,有许多博物馆和世界上最大的钻石贸易中心。当一年过去以后,我恋恋不舍要结束自己的留学生涯时,感觉分别的已然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性格的好朋友。仅从“外貌”来说,这个城市就有太多让人难忘的亮点。从整条街时不时就全部穿上纸壳“花围裙”的垃圾箱,到每逢节日就一夜之间竖立在中央火车站旁边的白色摩天轮,安特就是有这股魔力,让你为她的爱美之心莞尔一笑继而深深着迷。
如果说在某一处的惊鸿一瞥能浓缩我对这座城市艺术风格的印象,那当属我在米歇尔广场(Mechelseple)邂逅的针织装饰了。
第一次驻足观察遍布小广场的色彩斑斓的针织装饰的时候,我就下意识地感叹,真是典型的安特卫普艺术。
大到长达十几米的一整排存放租赁自行车的存车架,小到路边的垃圾桶、木头长椅、路灯和轻轨站牌,所有公共设施无一幸免,全都被包裹上了钩织出来的装饰,有的被织出很精致的纹理,有的只是随意的色条堆叠。颜色采用的是所有你能想象出来的色彩,除了那些规规矩矩的基本颜色,优雅清新的中间色调,还有你永远不可能在家里找到,每每看到都会在心里轻哼一声的“很土”的颜色。奇妙的是,它们组合起来,没有一种颜色显得突兀,它们就那样自顾自地包在各种栏杆和树木上,接受路人的检阅,毫不怯懦地展示自己“天生”的美。
后来机缘巧合,我跟朋友又从这个广场经过了几次,于是就顺便打听了一下。原来这是一个叫维拉奈拉(Villanella)的工作室举办的为期4天的艺术节留下的作品,都是由人们在当天一针一线织上去的。用意在于要用一种新的方式吸引路人的眼球,不得不说效果很显著。路过的人,无论知不知道这些装饰的背景,都会不由自主地扫视一大圈,仿佛不“看全了某些人到底搞了什么花样”都不甘心。不过这要花一些时间呢,因为实在是有太多东西可以看了——柱子上和树上包裹的就不用说了;长椅都被套上了“坐垫”;树与树之间都挂满了横着的线条,上面点缀着各种颜色的针织圆片,好像圣诞节时挂的一串串彩灯一样;垃圾桶被改造成了张着大嘴的彩色机器人,有鼻子有眼睛有胳膊有腿;还有人搞笑地给路边一尊名人雕塑织了一条彩色围巾。
后来,我又了解到街头针织是近些年来一些组织开始推广的艺术形式,怀旧又新颖,在英国、美国和巴西出现得越来越多,很多宣传活动都是由一个2009年在伦敦成立的叫“编织城市(Knit the City)”的艺术家群体组织的。在比利时这是第一次,老实说我不惊讶他们选择了安特卫普。像那些织物一样,这个城市有着不大不小的规模,有着随意却带着精致的景色,有着对时尚桀骜不驯的态度,有着让人想停下来了解更多的吸引力。
走过那么多城市,我觉得这组针织装饰,在欧洲最适合安特卫普,它们跟这城市的性格最契合。这批作品的出现,就像年轻模特穿着一套新锐的时装亮相,能立刻获得百分之百的关注,但是人们还需要点时间去理解这新的概念,她表面上努力使自己的气场不输人,转过身,却因为人们带着欣赏的注意力暗自松一口气,带着胜利的感觉微微一笑。
这样一个城市,会让人许多年后仍然印象深刻。让我牢牢记住的却不是她浓厚的艺术氛围和前卫的时尚气息,而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温馨又调皮的细节。建筑物上随处可见的精致的涂鸦,还有时不时就不知从哪冒出来的街头艺术展示。还有一处我很喜欢的景致是:河边有一条幽静的小巷,中间的两座建筑之间,挂着一个弯成心形的霓虹灯,冬天的时候,每当从那里经过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暖暖的黄色灯光洒在雪地上,就感觉心底一热。
这些布满广场的针织装饰和那些许许多多留在我美好记忆里的小细节一样,不是大牌的艺术,不是为了盈利的艺术,只是让这座城市充满了艺术性的人情味,让人身处其中时不由得爱上整个城市,离开许久想起时,仍然情不自禁地嘴角上扬。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