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我长大了要做一名考古学家!”11月23日,在内蒙古博物院的模拟考古场里,侯睿小朋友拿着一把洛阳铲,在小心翼翼地发掘“恐龙化石”。侯睿是呼和浩特市的一名小学生,他和同学正在内蒙古博物院上实践课。这是内蒙古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的一个缩影。


  来自自治区文化厅的消息,今年,国家下达我区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4126万元,“三馆一站”(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文化站)免费开放资金7932万元,自治区配套3779万元,全年共下达1.5837亿元支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纪念馆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目前,全区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95家,图书馆95家,文化馆(群艺馆)116家,文化站871家。去年,我区“三馆一站”实行免费开放。至此,公益性文化单位全部实行了免费开放。这场由政府买单的文化盛宴吸引了大批的观众涌入公共文化场馆,一时间,原本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一下子变得人声鼎沸,观众人数增长可以用“井喷”等词语来形容,节假日参观博物馆等成为市民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如内蒙古博物院在固定陈列展览的基础上,为了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象展示,推出了民族礼俗、礼仪演示活动,通过民族歌舞、民族服饰、马头琴等表演和敬献哈达礼仪展示等,让观众现场体验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还积极创新教育手段,开展了模拟考古、软陶制作、蒙古包搭建和毡艺制作等体验式活动,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观热情。


  内蒙古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成效显著,文化惠民润泽着百姓生活。截至目前,我区公共文化场馆今年共接待观众1400多万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