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热线摘   春节俗称“过年”,又叫阴历年,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称作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物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企盼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千百年来,人们逐渐将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是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在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着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到处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开始走亲戚看朋友。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荡漾在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我国的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均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元旦与春节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来自农业时代,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 “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1月1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重要声明】:新安热线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方便网民阅读目的,并不代表新安热线同意文章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

  • 安徽
  • 合肥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军事
  • 科技
  • 娱乐